> 文章列表 > “平时不为备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平时不为备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平时不为备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平时不为备”出自宋代李覯的《村行》。

“平时不为备”全诗

《村行》

宋代 李覯

产业家家坏,诛求岁岁新。

平时不为备,执事彼何人。

朱户仍奢侈,柴门转窭贫。

若非衢室畔,无用说悲辛。

《村行》李覯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村行

产业家家坏,诛求岁岁新。

平时不为备,执事彼何人。

朱户仍奢侈,柴门转窭贫。

若非衢室畔,无用说悲辛。

译文:

每个家庭都拆除旧的,追求岁岁更新。

平日里不做准备,如何能执掌事务?

红门依旧奢华,柴门却转入贫穷。

若非在城郭旁,无须说悲伤辛酸。

诗意:

《村行》这首诗揭示了一个乡村中的社会现象。诗人描述了一个农村的景象,家家户户都在拆除旧房子,追求新的建筑。然而,这些人平日里却不做任何准备,却又指望他人来执掌事务。红门依旧奢华,但柴门却变得贫穷。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乡村社会状况的忧虑和不满,同时也暗示了人们重物质而轻精神的生活态度。

赏析:

《村行》通过对村庄现象的描写,反映了作者对当时农村社会的批判和忧虑。产业家家坏,诛求岁岁新,折射出人们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的心态,不顾传统文化和精神价值的损失。平时不为备,执事彼何人,诗人指出人们平日里缺乏准备和自律,却又期望他人来承担责任,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使村庄陷入困境。朱户仍奢侈,柴门转窭贫,揭示了贫富差距的不平衡,富人奢侈而穷人陷入贫困。最后两句诗则暗示了只有在城市旁边的衢室,才能有人关注和关心,而其他地方的悲伤和辛酸无人知晓。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观察和关切,呼唤人们关注农村社会问题,重视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