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如卸取戏衫子”的出处是哪里
“不如卸取戏衫子”这句诗简直太扎心了!它不仅是一句古诗,更是现代人的真实写照。在现代社会中,很多人都像和尚一样,“学道参禅空自忙”,忙着扮演各种角色,却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声音。就像郭郎和鲍老一样,我们在工作中、生活中,常常被各种“戏衫”所束缚,忙着追求社会对我们的期待,却忽视了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。比如,在工作中,我们拼命地为了升职加薪而忙碌,却忽略了工作本身的意义;在学习中,我们为了考试成绩而努力,却忘记了学习的乐趣。这句诗提醒我们,与其执着于外在的表象,不如卸下这些“戏衫”,找到内心的宁静与超脱。比如,你可以选择在忙碌的工作之余,抽时间去旅行,或者培养一个自己喜欢的爱好,让自己真正地放松下来,感受生活的美好。这不仅是一个诗意的建议,也是对现代人生活的深刻启示。
“不如卸取戏衫子”出自宋代王迈的《赠无诤和尚四首》。
“不如卸取戏衫子”全诗
《赠无诤和尚四首》
宋代 王迈
学道参禅空自忙,郭郎鲍老各郎当。
不如卸取戏衫子,甘与人呼作哑羊。
《赠无诤和尚四首》王迈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《赠无诤和尚四首》是宋代王迈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。
赠无诤和尚四首
译文:
学习道法参禅忙碌,郭郎、鲍老各自当。
不如放下戏剧的外衣,甘心被人称为哑羊。
诗意: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和尚的境遇和心态。和尚在修行中忙碌学习,与世无争,但他发现自己与普通人并无二异,正如郭郎、鲍老等人一样。因此,他认为与其执着于外在的表象,不如甘心接受被人误解,成为世俗中的无声者。
赏析:
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和尚内心的思考和境界。首先,诗中提到了学习道法和参禅的忙碌,表明和尚一心修行,专注于自我提升。然而,作者通过与郭郎、鲍老等普通人的对比,传达了一种平等和超越的境界。和尚认识到人们对他的误解或忽视,他并不介意被称为“哑羊”,因为他已超越了世俗的诱惑与争斗,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。
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,表达了作者对修行者的思考和理解。它呼应了佛教中的无我和超越世俗的理念,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一种超越和放下的境界。同时,它也提醒着人们反思社会角色和自我认同的重要性,以及内心的平和与超越对于个人幸福的意义。